上海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照片, 十一月 14, 2018. [照片/IC]
上海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方法,可以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內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, 比國內目前使用的方法快很多.
研究團隊表示,新方法超靈敏且使用量小, 便攜式設備.
在中國廣泛使用的聚合酶鍊式反應核酸檢測中,用於檢測導致COVID-19的病毒, 螢光訊號顯示樣本是否呈陽性. 獲得足夠強度的螢光訊號, 樣本中的核酸需要萃取和擴增, 整個測試過程需要兩個小時或更長時間.
然而, 在新方法中, 具有分子機電系統的電晶體感測晶片能夠完成對病毒的快速、超靈敏的機電檢測’ 未擴增樣本中的核糖核酸, 這節省了時間.
Wei Dacheng, 設計該方法的團隊中的一位主要研究人員, 說他們轉換了病毒的化學訊號’ 將核酸轉化為電訊號.
“電晶體的導電通道是半導體,” 他說. “當反應發生在通道上時, 一方面, 電晶體將化學訊號轉換為電訊號, 另一方面, 它可以放大此類訊號.
“因此,即使只有少量核酸與半導體相互作用, 由於摻雜效應,電晶體中將產生大量電荷載子. 只要我們能夠偵測到電流的變化, 我們可以確定樣本中是否存在COVID-19病毒。”
關於該研究的論文,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聯合進行, 高分子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其他機構專家, 2月發表在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》期刊上 7.
團隊表示晶體管之前曾被用來檢測離子, 生物分子與自由基, 但顯著提高了電晶體感測器的性能,滿足高靈敏度新冠病毒檢測的要求.
“我們團隊曾經使用電晶體來偵測自由基, 但 SARS-CoV-2 核酸的濃度比 10 數量級,” 偉說. 他表示,研究仍處於實驗室階段,需要進一步的臨床驗證,確保在不同現實環境中的穩定表現,然後才能投入臨床應用。.
來源: 中國日報